年味渐淡压力渐增,儿时的年味在回忆里熠熠生辉

眨眼初七,昨日历经了长达十几小时的塞车,总算从乡下回到了广州的家中,简直心力交瘁。年龄渐长,回家的压力也日趋增长,这个年似乎过得不如表面开心啊。

压力越来越大,年味也是一年比一年淡,大概因为长大后漂泊在外,每年都是临近除夕才到家,历经一路艰辛,抢票的抢票,开车的塞车,一路颠簸到家,呼呼睡醒已经是第二日正午。长辈们早已将过年的东西都准备好,我们要做的只是坐下来吃顿团圆饭。没有参与准备的过程,所以愈发觉得没有年味吧。

小时候对年望眼欲穿,今年的年刚开始,就在盼望着明年的年,期待见到久未谋面的亲戚,吃不完的年货,新衣服新鞋子新袜子…

越来越淡的年味,儿时的年在回忆里愈陈愈香

犹记得小时候的春节,每到过年前的一个月,村头村尾,每家每户的天台上,都会搭起用竹竿做的架子,挂起一块块的腊肉腊鱼腊肠腊猪肝,惠风和畅,微生物们在阳光下争相繁衍,在他们的作用下,脂肪和蛋白质全面分解,释放大量游离氨基酸,若天公作美,两三周便可收成。

越来越淡的年味,儿时的年在回忆里愈陈愈香

等到宴客的时候,将腊肉腊肠腊猪肝切成薄薄的一片,浇上一些酱油,上锅隔水蒸,就是一道难得的美味。

根据主人家的口味,腊味也是大不相同,别有风味。

我最爱阿嬷的腊猪肝,下粥的滋味,啧啧,妙不可言,从来不吃新鲜猪肝的我也好这口。

制作工序繁杂,非有耐心之人不可为。

买来新鲜的猪肝晾上一夜,晾干水分。用炒熟的盐均匀抹满整块猪肝,在砂锅里腌上两天两夜,再挂起晾上两日。

接着是最重要的步骤,将猪肝置于砂锅,反复撒上胡椒粉,再倒上山茶油,腌上一夜,便可拿到阳光下风干,其间要不停的抹上新鲜茶油,以防不明飞行物靠近还有防止猪肝干裂,大概晒上小半月,就是成品了。

除了腊味,每到过年前的一周,阿嬷便会去磨坊磨一些糯米粉回家做炸油果(客家话称之为炸粄子)。和好面之后,就是我们这群虾兵蟹将发挥特长的时候了,总是喜欢把糯米粉揉成奇奇怪怪的形状,当成了一年一度的特别游戏,所以到最后也贡献不了多少劳力。

标准的炸粄子是长条的或者是圆圆的,糯米面里混了花生,在外皮滚上芝麻,下锅炸成外脆里糯的炸粄子。

越来越淡的年味,儿时的年在回忆里愈陈愈香

刚出锅的炸粄子,烫手,脆香软糯,一口拉丝,言语无法形容的滋味,靓凉之后会变硬,要上过蒸才能吃得动,但已经没有酥脆的口感了,只剩下糯,所以我都是只吃刚出锅的哈哈。

要将里面的糯米炸熟,外皮还不能焦,很考验功力。等我厨艺有点进步的时候,阿嬷已经老了,不能做这些操劳的活儿,自家的炸粄子也从此绝迹,邻居家送来的总及不上自己亲手做的那个味道。

多年后再回想起这些事,心里依然温暖,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一去不复返,在我们长大的同事,亲人们也是渐渐老去…

大概到年二十七八,阿嬷就会拿一些黄豆去磨坊磨成豆粉,做豆腐,再炸豆腐,做成客家酿豆腐。

越来越淡的年味,儿时的年在回忆里愈陈愈香

做豆腐的时候一定要喝上一杯豆浆,捞一层腐竹吃掉,再吃一碗豆花,才算完美。

忙着置办年货的同时,爸妈一定少不了给我们买的新衣服。很小的时候是爸妈一手置办,等长大一些有了自己的审美,爸爸就会带着我去县城,挑选自己喜欢的新衣服。

买回家以后,我总是臭美,每天把新衣服从柜子里拿出来看看,摸摸。再试试鞋子,新鞋子不舍得踩下地,就坐在凳上,穿一会,然后装回鞋盒。这种等待过年,等待穿新衣的心情,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渐渐淡去了。

盼呀盼,终于等到了除夕的下午,我们会早早的洗澡,换上新衣服,跟着大人去老屋祭祖公。

越来越淡的年味,儿时的年在回忆里愈陈愈香

对于客家人来说,每年除夕下午的祭祖公都是全家总动员的大事,贴好对联,洗好澡穿上新衣服,跟着长辈挑着五花肉整鸡整鱼茶酒鞭炮,到祖屋集合,一姓一祖屋,很多家庭富裕之后就新建了房子,不再居住在围龙屋里。

越来越淡的年味,儿时的年在回忆里愈陈愈香

越来越淡的年味,儿时的年在回忆里愈陈愈香

越来越淡的年味,儿时的年在回忆里愈陈愈香

越来越淡的年味,儿时的年在回忆里愈陈愈香

跟福建不同,梅州地区的围龙屋多为半月形,门前有个半月形大池塘,两个半圆相合,形同阴阳两仪的太极图式。两个半圆,围绕着方正的堂屋,寓意于“天圆地方”,将整座屋宇喻为一个小宇宙,天人合一。

越来越淡的年味,儿时的年在回忆里愈陈愈香

越来越淡的年味,儿时的年在回忆里愈陈愈香

在黄砖灰瓦的围龙屋外,挂起一围一围的大红鞭炮,吉时一到齐齐点火,满世界一片红火。

越来越淡的年味,儿时的年在回忆里愈陈愈香

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昭告着新年的到来。就这样,我们的新年开始了,热热闹闹的,着新衣戴新帽,穿街走巷…

越来越淡的年味,儿时的年在回忆里愈陈愈香

一竿竿的鞭炮,一排排的箩筐,一壶壶的黄酒,满载着新春的愿望,祈求新的一年全家安康,谷物丰收。

评论